柔南兴安会馆 PERSATUAN HIN ANN JOHOR SELATAN

柔南兴安会馆
PERSATUAN HIN ANN JOHOR SELATAN

ADDRESS 地址:
No. 3D-1, Jalan Tebrau, 80250,
Johor Bahru, Johor.

TEL 电话:+6 016-7226819 (会长)
+6 012-7380200 (总务)
FAX传真: +607-331 9390

EMAIL电邮:[email protected]

GPS Coordinate 地标位置:
E 103o 45' 40.0'' N 1o 28’13.8''

Location Map 地图位置

兴安与兴化的由来
About Hin Ann & Hin Hua
 

莆田、仙游的名称

莆田名称的起源:莆田古称蒲口。一千五百多年前,莆田还只是块海滩冲击的荒地,三面是海,一面是山,形状像口字。木兰溪自西向东,横贯莆田中部,把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,每到雨季和大潮期,海潮逆溪而上,四郊皆泽国也,水过潮退后,大地一片荒芜,只生蒲草,不长禾苗。因多生蒲艾而名浦。因近海泽名口。

从南北朝开始,中原移民为躲避战乱,南迁进入莆田,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水利知识。莆田的先民们治理水患,兴修水利,不断地筑陂围堰,移山填海,围垦造田,使莆田人的生活、生存环境有了不少的改变。因此去水从莆,平原多田,所以叫莆田。

由于莆田盛产荔枝,故把莆田别称荔城。

仙游县原名为清源县,于唐五周圣历二年(699年)设,隶属武荣县(今泉州)。唐元宝(742年)州改郡,泉州易名清源郡。因县与郡同名,诸多不便。依据故事所载,于汉武帝年间,何氏九仙云游入县之说,为仙游最古之历史,遂改名为仙游县,隶属清源郡,为仙游县名之始。

兴化与兴安之由来

莆田市在北宋称为“兴化军”,在南宋称为“兴安州。这两个名称都是由皇帝佬命名的,这有其历史渊源。

莆田自陈光大二年(568年)置县,属于泉州清源军管辖。莆田、仙游两县能晋升为州、军一级行政单位,要归功于林居裔所领导的农民起义。林居裔是北宋初游洋镇农民,他反对封建王朝的苛捐杂税,于北宋兴国三年(978年)在百丈镇(今大洋乡)揭竿起义。起义军声势浩大,席卷莆田、仙游、惠安等县,包围泉州城,泉州通判乔维岳带三千官兵死守不住,向朝廷告急。北宋朝廷派重兵南下围剿,林居裔起义军虽被镇压,但这次起义却震撼了宋太宗赵匡玉。宋太宗披阅泉州图经,认为游洋镇山高地险,欲以德化之,就是减免租税分田分地等,莆田由此纳入大宋版图,为防止山民再次叛乱,于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下诏在游洋镇增设兴化县,并建兴化军以领之。宋太宗起名“兴化”,其含义是要“兴德化民”。兴化军管辖莆田、仙游、兴化三个县,军治原在游洋。太平兴国八年(983年)迁军治于莆田县治延陵里(今荔城),并建兴化军城,这是“兴化”名称的由来。

南宋德佑二年(1276年)正月,元军攻陷临安,同年五月,同年五月,端宗在福州即位,任命陈文龙为参加政事(副宰相),镇守兴化城。当时福州、泉州都被元军攻下,陈文龙镇守兴化,连挫元兵,但因叛君林华投敌,通伴曹澄孙开城降元,陈文龙被捕,宁死不屈,于(1277年)4月25日在杭州壮烈牺牲。

陈文龙被捕后,其从叔陈瓚十分悲愤,暗中招募义军,继续抗元,德佑三年(1277年)三月,陈瓚率义军收复兴化城,杀叛将林华,以其首级祭告玉湖祖祠。南宋端宗下诏升兴化军为“兴安州,这是兴安州名称的由来。

陈瓚在元军重重包围下坚守兴安州,从德佑三年三月起一直坚守到十月,元军重兵攻城,陈瓚 率领五百义军与元兵展开巷战,终因寡不敌众,被元军统帅唆都所捕,他坚贞不屈,被元兵五马分尸壮烈牺牲。元兵屠城三个时辰,兴化民众被杀三万多人,横尸遍地,血流有声,惨不忍睹。

兴化人民勇抗元斗争鋳造了“兴安” 光辉的名字。旅居海外华侨多以“兴安”会馆命名,其源本此。
柔南兴安会馆
PERSATUAN HIN ANN JOHOR SELATAN
ADDRESS:
No. 3D-1, Jalan Tebrau, 80250, Johor Bahru, Johor
Copyright 2015 l Designed by www.gbs2u.com
Visitor Counter:
QRCode